close
最近有很多朋友詢問我有關高雄民間借貸的問題
因為我曾經有過這方面的經驗(貸款.卡債)
所以我決定寫一篇關於高雄民間借貸的文章
分析各家銀行條件!高雄民間借貸-淺談銀行經驗分享
希望這篇文章能幫助你解決金錢上的問題
(中央社訊息服務20160407 16:48:59)財政部為協助無自有住宅家庭購置住宅,於99年12月推出「青年安心成家購屋優惠貸款」(下稱本項貸款),由臺灣銀行等8家公股銀行以銀行自有資金承辦,實施期程至105年底,並自105年1月1日起將貸款額度調整為最高新臺幣800萬元。
本項貸款之利率,係以中華郵政股份有限公司2年期定期儲金機動利率固定加碼機動計息,又分採「混合式固定利率」與「機動利率」2種。配合中華郵政股份有限公司105年3月30日起調降牌告利率,自同日起利率水準如選用混合式固定利率,第1年高雄民間借貸為1.69%、第2年為1.79%,第3年起為1.81%;如採機動利率者,前2年為1.51%,第3年起為1.81%。
截至105年2月底止,各公股銀行辦理本項貸款共計撥貸190,539戶、6,973億餘元。
為利社會大眾查詢,本項貸款上開修正訊息已於財政部及財政部國庫署全球資訊網之青年安心成家貸款主題專區更新,歡迎符合資格之民眾,赴公股銀行洽辦。日前中央銀行宣布鬆綁房市信用管制,除了維持豪宅最高貸款六成限制以外,其他管制全部取消,看似打房的手稍稍鬆開了,那麼,房價就會反轉上漲嗎?
當然不會!如果鬆綁房市信用管制房價立刻上漲,那當初開始實施房市信用管制時,房價也應該會立刻下跌,但是有嗎?當然沒有。這一次房市選擇性信用管制從2010年6月開始實施,當時房價處於高點,而且趨勢持續上漲。既然實施房市信用管制不會立刻造成房價下跌,同理高雄民間借貸,鬆綁房市信用管制也不會讓房價立刻上漲。
所以,影響房價漲跌最重要的因素顯然不是房市信用管制,那會是什麼呢?
不動產跟黃金、石油、股票一樣都是交易商品,差別只是交易的金額不同。既然是交易商品,就會有漲跌循環,而這一波房地產自SARS低點漲上來已有十二年之久,才正要開始下跌而已,從過去房地產有所謂七年循環高雄民間借貸的說法,也就是漲個七年,跌個七年,而這一波的上漲甚至拉長到十二年,可見循環期間是延長的。對照過去,將來房市下跌個七年、十年都是合理的,期待房價現在會因為放寬信用管制就上漲,根本是不可能的事。
而且觀察交易商品的漲跌循環,從低點漲到高點高雄民間借貸,然後從高點下跌,歷經一段時間的狹幅整理之後,才會重新上漲。開始下跌的第一階段通常是緩跌量縮,之後會歷經第二階段明顯跌勢且交易量放大,之後第三階段跌幅慢慢收斂,成交量縮小,然後等價格上揚,成交量跟著放大才是明顯的上漲訊號。而觀察目前房價緩跌量縮,下跌的循環正在第一階段才要開始而已,自然不會因為放寬信用管制,房價就跟著上漲。
降息跟鬆綁房市信用管制,代表可以用更低的成本借到更多的錢,問題台灣房價不漲不是因為缺錢,購買海外不動產的一堆,哪有缺錢?房價漲不起來是因為買方嫌貴,錢準備在口袋高雄民間借貸裡了,等著下跌才要買,所以降息借錢成本更低沒用,鬆綁房市信用管制可以借更多錢也沒用,道理在這裡。
話說回來,房價需要救嗎?房價本來就不可能永遠上漲,過去房價漲了那麼多,現在房價下跌也是很合理的,房價上漲的時候大家叫苦連天,房價下跌,只要不是像自由落體般硬著陸都是健康的,剛好讓自住的買方可以用比較便宜的價格進場,這應該是美事一樁。對比過去十幾年來,高達二、三倍的房價漲幅,現在大概只有修正一成多,跌幅可說微乎其微,政府現在就出手相救,時機會不會太早了一點?
房價就像葉啟田唱的愛拚才會贏,「房價可比是海上的波浪,有時起,有時落,會漲會跌,總嘛要照起工來行」,一切的政策對比房價的漲跌循環來說,頂多只是加速或延緩效果而已,想要把該來的跌勢逆轉,恐怕也只是白忙一場而已!從去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去產能、去庫存、去槓桿、降成本、補短板」五大任務,到今年初中國人民銀行等八部委聯合印發《關於金融支持工業穩增長調結構增效益的若干意見》,再到今年兩會政府工作報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已經箭在弦上。而銀行業金融機構作為供給側改革中重要的一環,無疑將面臨巨大的衝擊和挑戰。
對此,在3月31日中國銀監會舉行的例行新聞發佈會上,中國農業銀行浙江省分行行長馮建龍以自身經營管理的親身實踐和體會,暢談自己如何看待當前浙江經濟形勢和企業面臨的困難增多、風險加大,提出作為推動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金融機構尤其是銀行業在供給側改革進程中,究竟應該如何謀篇布局,方能乘勢而上,有所作為?
浙江經濟處在「成長中的煩惱」
當前,在經濟增速變緩、動力轉換的背景下,一些企業經營風險似乎還在加大,銀行不良率還在集中暴露,出口增速有所放緩,浙江經濟因此有所「受傷」,由此引來一些對浙江經濟金融不看好甚至唱衰的聲音。
經濟決定金融,銀行與企業唇齒相依、血脈相連。浙江經濟的變化,銀行最先察覺到。對此,馮建龍認為,這些正是供給側改革進程中,浙江經濟在轉型升級組合拳倒逼機制下,加速出清一些傳統過剩產業,培育新的增長動力過程中產生的經濟現象,這是「成長中的煩惱」。
馮建龍分析,浙江經濟先知先覺,在全國率先轉型回升,許多創新探索,本無先例可循,面臨著率先示範的「煩惱」;浙江作為市場經濟和外向型經濟大省,在國際、國內兩大市場沒有明顯好轉的情況下「爬坡越坎」,面臨著異軍突起的「煩惱」;浙江經濟形成增長中高速、產業中高端新常態,也面臨經濟增速放緩、增長動力從產能擴張向創新驅動轉變的成長過程的「煩惱」。
近年來,浙江省委省政府按照中央的決策部署,在發展互聯網產業、建設特色小鎮、五水共治等方面做了許多實踐探索,打出一系列轉型升級的組合拳、先手棋,吻合了供給側改革的思路,浙江經濟增長的新動力正在形成。
馮建龍認為,浙江經濟舞台上,不再只是紡織、服裝、皮革、五金、家電等傳統產業,一批先進機械設備、新能源汽車、新材料、醫藥等新興製造業和物流、信息技術等現代服務業已逐漸唱主角。
馮建龍表示,「我們對浙江經濟的觀點就是來源於農行經營實踐。」從浙江農行近三年數據看,全行先進機械設備、新能源汽車、新材料、醫藥等新興製造業新增貸款301億元,占製造業貸款增量的64%;物流、信息技術等現代服務業新增貸款341億元,佔法人貸款增量的41%。
理性看待信貸風險暴露
這幾年,浙江的企業風險暴露總量較大,企業不良貸款連續四年出現了「雙升」。對此,馮建龍認為,眼下的風險與2008、2009年的金融危機相比已經大不相同。從表面看,雖然當前企業層面的風險還在持續暴露,但透過現象看本質,深層次的風險誘因已然出現明顯變化。
對於浙江此輪風險暴露,馮建龍分析其深刻原因:一是浙江經濟以民營中小企業、外向型經濟為主體,又集中在傳統行業,技術含量不高,容易受國際、國內兩大市場波動影響。二是經濟調整兩次並作了一次,風險累積過大。其實,2008年前後,浙江一些企業已經出現了調整跡象,但當時由於各種原因沒有調透,延緩了經濟周期。三是浙江民間借貸最盛,企業間相互擔保普遍,一些企業過度融資和投資,一旦資金鏈斷裂,加速了風險蔓延。
「信貸風險暴露有個滯後期。正因為前些年度種種因素埋下的風險,才導致了在本輪經濟調整中浙江經濟受傷較大。然而,現在的風險暴露期不是風險潛伏期,更不是信貸收縮期。恰恰相反,隨著信貸風險的暴露,不良貸款的出清,騰挪空間的加大,經濟在轉型中已出現了上升態勢,出現了新常態。」馮建龍說。
馮建龍指出,圍繞「十三五」規劃,服務供給側改革,目前正是信貸的投放期,這不僅是供給側改革的要求,也是銀行自身發展的需要。這幾年,農行浙江省分行圍繞習總書記在浙江工作時提出的「綠山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和浙江省委、省政府「五水共治」的決策部署,率先推出「五水共治」專項信貸產品,現已貸款300多億元,帶動項目投資600多億元。
不僅如此,小微企業等微觀經濟主體活力再現。為支持科技型企業培育,農行在全省設立了12家科技金融專營機構,同時與政府公益性擔保基金合作,以10倍的信貸槓桿擴大小微企業支持面,目前浙江農行小微企業貸款戶數達到44168戶,貸款餘額1913億元,戶數、餘額均居全國農行第一。尤其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政策鼓勵下,小微企業客戶數近一年來增加了1.5萬戶。
「浙江金融業風險可控,浙江仍然是全國金融業發展的優質區域。」馮建龍堅定地說,「浙江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浙商義利兼顧、敢於擔當、敢於創新的精神品質沒有變,浙江銀行業機制活、動力足、競爭力強的優勢沒有變。」馮建龍分析,目前浙江銀行業的不良率為2.37%,是完全有能力消化的。而且經過近幾年的風險釋放,浙江實體企業因主業問題出險的情況已經大大降低,現在主要是資金鏈、擔保鏈的問題,如果這個問題得到穩妥解決,隨著經濟結構的調整優化,浙江的企業、產業就會更加健康,浙江始終是金融業的爭奪熱點和深耕熱土。
供給側改革銀行恰逢其時
「供給側改革,就是要把不符合市場規律的行業和企業淘汰掉。」馮建龍直言,「這是一次徹底有效的去產能、去庫存、去槓桿,為銀行優化資產結構提供了大好時機。」
馮建龍介紹,近三年來,農行浙江省分行一方面通過做減法,主動退出和清收「兩高一剩」行業、低小散企業和「殭屍」企業貸款630億元,有效凈化了資產;另一方面通過做加法,新增貸款1550億元。兩者疊加起來,相當於新增了2180億元的優質資產,佔到全行信貸規模的26.7%,而且主要投向物流、信息技術、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興製造業,有效優化了資產。
「圍繞供給側改革,用幾年的時間進行『換血』,銀行信貸結構必將出現歷史性變化,為新一輪良性可持續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馮建龍同時表示,供給側改革又為銀行消化不良資產贏得了空間和時間。「供給側改革在基礎設施、重大工程、新興產業、三農等領域,為銀行提供了歷史性的資產業務增長點。通過有效資產投入,盈利水平提高,效益平穩增長,銀行就有能力和實力來消化不良資產,否則就會很難恢復元氣,很難走出風險圈。」
馮建龍不無自豪地說,這幾年,農行浙江省分行一直堅持在發展中解決問題,不搞「單邊清收」,而是「兩條腿」走路,既抓有效投入,也抓包袱消化,撥備前利潤保持了全國農行前列,貸款利息收入對全行的貢獻度一直保持在70%以上,近三年來共消化了300多億元的不良貸款。
服務實體經濟是銀行發展的第一要務
銀行業是經營風險的行業。對於銀行來說,風險暴露並不可怕,重要的是從中吸取經驗與教訓。
對於此輪浙江銀行的信貸風險暴露,馮建龍總結了三條經驗教訓:一是金融在任何時候都不能脫離支持實體經濟這一本質,脫實即虛,信貸資源的錯配必然導致風險的累積和爆發。二是必須遵循經濟發展的規律和周期把握信貸投放,切不可在經濟過熱時盲目浮躁地跟進,要有逆周期的思維,做到「喜中見憂、熱中見冷」。三是銀行信貸經營和規模擴張必須與其相應的管理能力相匹配。就浙江而言,浙商遍布世界各地,全省7.5萬億信用中至少有1.5萬億投資在省外,許多企業是在省外出了風險傳導回到浙江母體。因此,必須高度重視集團性客戶的管理,高度重視融資模式的審慎創新,防止過度授信和金融「非理性溢出」。
「百業興,則金融興;百業穩,則金融穩」。面臨挑戰,唯有堅持將服務實體經濟作為金融業發展的第一要務,才能讓金融真正發揮現代經濟核心的重要作用。馮建龍指出,這一輪的風險暴露雖然帶來了劇烈的陣痛,但不會是長痛,通過這樣的「洗禮」,大大鍛煉了銀行的經營隊伍,提高了銀行的風險管理水平,更有利於浙江銀行業在揚棄中「涅槃重生」。
詳全文 浙江農行行長馮建龍:給力供給側改革 銀行恰逢其時-財經新聞-新浪新聞中心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